中文|English

媒体关注

中国经济网报道公司主题宣讲走进西藏活动

时间:2021-06-11

来源:中国经济网

阅读量:628

分享:

     “20201217日早上7点,项目人员一行三人来到海拔4400米的施工项目驻地。寒冬腊月,积雪特别厚,加之高原地区空气稀薄带来的高原反应,手脚也变得不听使唤。带手套调试仪器不方便,我们就取下手套徒手操作仪器。暴风雨天气也让我们准备不多的口粮和水源殆尽,饥寒交迫,我们仍然坚持完成了测量工作。” 610日,公司开展“恰百年风华正茂 启新程青春奋进”主题宣讲走进西藏活动,活动中西藏公司林芝项目技术员郑兆领分享了中交养护人在雪域高原筑路养路护路的艰辛历程。

       中国经济网611日刊发《中交养护集团开展“恰百年风华正茂 启新程青春奋进”主题宣讲走进西藏活动》文章,报道活动开展情况以及中交养护人发扬缺氧不缺精神,艰苦不怕吃苦,海拔高斗志更高精神的故事。

中国经济网



中交养护集团开展恰百年风华正茂 启新程青春奋进主题宣讲走进西藏活动

       这里的海拔,3000多米;这里的温度,让人捉摸不透,前一秒还艳阳高照,后一秒就是雨点直落,伴随着降雨,温度骤降,在6月份需要棉衣和氧气瓶才能抵挡住如此恶劣环境的考验;巍峨耸立的雪山,奔流不息的江河,将地形切割破碎,只留给逢山开路的工程人弹丸之地;这些都不是最为艰难的,最为艰难的是严酷的环境没有太多空间建立通讯和供电设施,这里没有电、没有信号,常年处于失联状态。

       由此可见,在这里修路的难度可想而知。

      “20201217日早上7点,项目人员一行三人来到海拔4400米的施工项目驻地。寒冬腊月,积雪特别厚,加之高原地区空气稀薄带来的高原反应,手脚也变得不听使唤。带手套调试仪器不方便,我们就取下手套徒手操作仪器。暴风雨天气也让我们准备不多的口粮和水源殆尽,饥寒交迫,我们仍然坚持完成了测量工作。” 这些平时工作写照,是来自西藏公司林芝项目工程管理部技术员郑兆领在“恰百年风华正茂 启新程青春奋进”主题宣讲活动中的分享。

       6月10日,中交养护集团开展“恰百年风华正茂 启新程青春奋进”主题宣讲走进西藏活动。在这次活动中,来自项目一线的筑路人,分享了他们在建设过程中的艰辛历程。郑兆领因在测试中冻伤了脚而留下了后遗症,但是他说:“每当我的后遗症发作的时候,都会想起那次难忘的测试,很充实也很有成就感,换一种眼光看待生活、工作中的坎坷与困难,吃苦也是人生道路上的一种幸福”。

       这次活动现场,没有舞台、没有背景,甚至没有音响,但是巍峨的群山是最特殊的背景。西藏公司党支部书记、董事长朱彤带领全体党员重温入党誓词,拉开了活动的序幕。在铮铮誓词的感召下,原本阴沉的天气露出了笑颜,在细雨中洒下一片晴朗。诗朗诵《百年风华耀初心 共聚力量启新程》,共同感受中交百年风华初心,共聚力量开启发展新征程。正如一代代中交人踏过艰难岁月,穿越奇峻险阻,汇聚磅礴力量,波澜壮阔迈向新的发展。





       厚重历史中,始终贯穿中交人无私无畏、为国家民族担当作为的政治本色和鲜明品格,成为推动企业改革发展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精神力量。林芝项目部唯一的女员工张迪,晚上忙碌完项目上的琐事,只身穿着军大衣,来到距离项目部5公里的一个空地,因为方圆几十公里内只有这里偶尔会有微弱的信号。她顶着凛冽的寒风,打电话耐心的辅导孩子的功课。又如项目部的张强,从海拔5千多米的阿里项目下到了海拔4千多米的林芝项目,见到荒原之中挺立着一棵树,宛如希望之树,是西藏阿里交通建设人践行“两路精神”的精神财富之树,一站成了永恒。

       25位林芝项目人,虽然来自五湖四海,但严酷的自然环境在他们身上留下了相同印记。他们的脸庞在强紫外线环境下被晒的黝黑,他们的手掌因常年暴露在干旱强风中而皲裂,他们的嘴唇因高寒缺氧常年呈现黑紫色。因常年缺氧,日晒雨淋,他们看起来比实际年龄更显苍老,但个个精神抖擞,斗志昂扬。如此恶劣的自然环境,是什么让一群人扎根雪域高原,奋斗在祖国边疆?“只是因为要修一条路”,因为这个朴实的信念,这群普通人聚集在一起做着这件不平凡的事。

       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奋战在天南海北,高原边疆,但为了修好路,建好路,养好路的初心依然未变,正是这个初心让我们聚集在中交养护平台。多修幸福路,多架同心桥,多办民生事,是高原养护人的心愿,也是所有交通建设人的心愿。

       (责任编辑:党委工作部 李昌)